找到相关内容6394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(续)

    照察人生与宇宙,则显然会去掉人们各自带有的不客观(即不真实)的偏见。若以这种心量去参与审美,则会发现有情或无情众生皆具绝色;若以这种心量去观照世界,则会觉得人间无往而非极乐、华胥;若以此种心量来治学,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971421.html
  • 佛法与生活——素全法师访谈实录

    还有受苦的众生,那就用佛的神通让众生都不受苦了,就是极乐世界了嘛。佛告诉我们,自作自受,你做好事就有好报,做坏事必然有坏报,所以帮不了你的忙,你不管你怎么样去求,怎么样去求,你做了坏事肯定是有坏的报应的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0471448.html
  • 武夷山儒释道与三教茶道

    岩洞(今称极乐国)坐禅而发现名茶的故事:宋乾道年间,顺德府(河北邢台)禅僧慈觉,慕建茶之声名,千里迢迢身背佛龛,供奉一尊金佛,访寻天下名茶。其佛龛香火缭绕,佛茶不竭,行脚来到武夷山,挂牒山心寺(今永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1971498.html
  • 东林十八高贤传

     阙公则,入庐山白莲社。既逝,有同社人至洛阳白马寺,夜中为公则修忌祭。忽一时林木殿宇,皆作金色。空中有声曰:“我是阙公则,祈生极乐国,今已得生矣。”言讫无所见。  〖校注〗据《法苑珠林》卷四十二,...

    志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371677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2)

    为主。   道安法师徒弟慧远,弘扬西方净土,是为莲宗初祖。经典中记载,慧远法师众多弟子中,只有一三六众往生西方极乐。   东晋隆安二年(公元三九八年)法显法师天竺取经,十三年后回国,著作“法显传”一卷。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271698.html
  • 叶小文:齐心协力办好“世界佛教论坛”

    世界”、“极乐世界”等等。佛陀施教的中心任务,是净化人类,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种种苦厄和灾难,使国土庄严、众生安乐,实现美仑美奂的和谐境界。   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“和谐世界”,就是要争取人类的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673193.html
  • 周叔迦:杌人集(2)

    尺寸。又值禅定寺崇梵静觉国师喇嘛琢球珞瓒来朝,从受《量度经》,因译解之。  极乐愿文一卷  右一部一卷今见在。  嘎卜楚萨木丹达尔吉为清字经馆行走、福枯寺达喇嘛。译集一部一卷。  释迦佛赞一卷  右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573409.html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从根本上看,佛陀创教的本怀仍然是对人的关怀。佛教基于‘人生皆苦’的价值判断而提出的超脱生死轮回的解脱理想,本身就表达了佛教对人间苦难、人生的悲悯以及对永超苦海之极乐世界的向往,透露出了对人生永恒幸福的...的精深考察,认为“人间佛教,顾名思义,就是要在人世间实现佛国的净土,即是要把佛国的极乐世界在现实的人间付诸实现。这就是‘人间佛教’的根本思想。”[78]   以上数项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基本界说,尽管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佛门中的“安居”犍度

    8)自性智慧之光明显现。(9)受用极乐。(10)可自由出入生死。   3、“解夏”   七月十五日,这一天称为“解夏”、“僧自恣日”或“佛欢喜日”。经上说,在“僧自恣日”以饭食等供养十方僧众,能得极大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373508.html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适合中国一般公民信仰之要求。前者多为哲学的发  达﹔后者多为宗教的发达。在哲学方面者,演绎之极为理想  ,为空谈,徒起教内之争,妄生人我之见而已。在宗教方面  者,净土宗趋于厌娑婆,欣极乐,念佛等死之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